《中公版·實用Web前端開發:輕松學 HTML5+CSS3+JavaScript》分為HTML5、 CSS3、JavaScript三個部分,每一部分都從基礎知識入手,逐步深入,結合大量的代碼示例,幫助讀者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,提高實戰能力,既可作為Web前端開發初學者的入門教材,又可作為中高級開發者進一步學習新技術的參考用書。本書采用雙色印刷,圖文結合,講解詳細明確,而且大部分章節配有二維碼視頻進行重難點講解,使讀者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,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,讀者掃描二維碼即可實現在線學習,操作便捷高效。
IT圖書:《中公版·實用Web前端開發:輕松學 HTML5+CSS3+JavaScript》精彩書摘
1.1HTML歷史與HTML5
HTML(超文本標記語言)的全稱是HyperTextMarkupLanguage。超文本標記語言是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,是一種規范,一種標準。它通過標記符號告訴瀏覽器如何顯示其中的內容,如文字如何處理、畫面如何安排、圖片如何顯示等。簡單來說,HTML就是用來描述網頁的一種語言,為網頁創建和其他可在網頁瀏覽器中看到的信息而設計。
HTML不是一種編程語言,而是一種標記語言(markuplanguage),它使用標記標簽(markuptag)來描述網頁。
1.1.1HTML發展歷史
HTML從面世到標準規范最終制定完成并公開發布,凝結了大量網絡工作者心血。
HTML1.0:1993年6月,HTML1.0作為互聯網工程工作小組(IETF)工作草案發布。
HTML2.0:1995年11月,HTML2.0發布,但在2000年6月被宣布已經過時。
HTML3.2:W3C組織于1997年1月14日發布,是W3C推薦標準。
HTML4.0:W3C組織于1997年12月18日發布,是W3C推薦標準。
HTML4.01:基于HTML4.0進行了微小改進,W3C組織于1999年12月24日發布,是W3C推薦標準。
XHTML1.0:W3C組織于2000年1月26日發布,是W3C推薦標準,后來經過修訂于2002年8月1日重新發布。
HTML5:2014年10月28日發布,是W3C推薦標準。
HTML語言從1.0到5.0經歷了巨大的變化,HTML3.2和HTML4.01是常見的版本。HTML5是HTML最新的修訂版本,是下一代HTML標準。HTML5仍處于完善之中,但大部分現代瀏覽器已經具備了某些HTML5支持。
1.1.2HTML5文件的基本結構
在學習HTML5相關知識之前,我們必須對HTML5文檔結構有初步的了解。代碼示例1-1為基本的HTML5文檔結構。
頁面內容
在本書的代碼示例中,如…間無內容,此后的代碼示例只列舉代碼示例1-1中加粗部分的代碼。
從代碼示例1-1的基本結構可以看出,HTML5Web頁面中的DOCTYPE(文檔結構類型聲明)相比HTML4.01(代碼示例1-2),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簡化。字符集的聲明也由原來的簡化為。
HTML5的根元素依然是html,html元素包含標簽和標簽。標簽用來定義文檔的頭部信息。標簽用來定義頁面主體,包含頁面的文本內容和絕大部分標簽。
1.2HTML5的優勢
HTML5正式推出以來,便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推廣著。各主流瀏覽器對其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強烈的支持,開始對旗下產品升級更新以支持HTML5的新功能,而瀏覽器的實質性發展和反饋也促使HTML5規范得以持續完善。HTML5標準規范的完善,也必將開啟一個嶄新的互聯網時代。
1.2.1解決了跨瀏覽器問題
在之前的HTML版本中,各瀏覽器對HTML、JavaScript的支持并不統一,這就使同一頁面在不同瀏覽器中的表現不同,解決跨瀏覽器問題成了前端開發的人員的一個重大課題。而HTML5的目標就是將Web帶入一個成熟的應用平臺,在HTML5平臺上,視頻、音頻、圖像、動畫,以及電腦的交互都被標準化。
目前,各主流瀏覽器(如IE、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、Opera)都紛紛采取措施以支持HTML5,微軟也對新的互聯網通用標準表示了贊同和支持。
HTML5doctype可用于所有的瀏覽器,甚至包括IE6。雖然老的瀏覽器可以識別HTML5doctype,但并不意味著它們能夠處理所有新的HTML5標簽和特性。HTML5會讓問題簡單化,具備友好的跨瀏覽器性能。針對不支持新標簽的老式IE瀏覽器,我們只要簡單添加JavaScriptshiv代碼,就可以讓它們使用新的標簽。
推薦閱讀:
IT圖書:《中公版·實用Web前端開發:輕松學 HTML5+CSS3+JavaScript》圖書目錄
這篇關于“IT圖書:《中公版·實用Web前端開發:輕松學 HTML5+CSS3+JavaScript》精彩書摘” 已幫助112人,希望也能幫到你!
>>本文地址://m.jecan.cn/jiaoxue/2020/57428.html